发布日期:2018-08-31
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根据中央精神和市委部署,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沙巴sb体育、上海社科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研究中心)等,定于2018年12月联合举办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
为做好本次理论研讨会准备工作,2018年6月,沙巴sb体育根据市委宣传部有关部署和要求,向所属学会下发通知,在本市社科理论界组织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本次活动得到社联所属学会大力支持,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截至7月31日,沙巴sb体育共收到40家所属学会和“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项目专家交投的应征论文共687篇。日前,社联组织本市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公开征集的应征论文中,遴选98篇优秀论文,会同“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项目专家交投的37篇论文,以上共135篇论文,入选参加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评选活动,现予以公示。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社联系统入选论文目录表(共135篇)
序号 |
第一作者 |
论文标题 |
作者单位 |
推荐单位 |
1 |
张雪梅 |
国防治理理念变迁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40年的基本经验 |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2 |
张远新 |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3 |
李占才 |
关于民主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思考 |
同济大学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4 |
董瑞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建立与发展的40年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5 |
石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变及启示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6 |
于飞 |
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 |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7 |
鲁品越 |
中国奇迹的深层奥秘: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基因的继承、改造与升华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8 |
顾燕峰 |
马克思生活观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的意蕴和路径探讨 |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9 |
徐文震 |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三次挑战看道路自信 |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0 |
王志航 |
改革开放四十年: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基本经验与重要启示 |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1 |
陆嘉铌 |
国外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及其逻辑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2 |
袁峰 |
改革开放中的治理之“钥”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3 |
顾钰民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创新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4 |
李海平 |
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道义原则与价值追求 |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15 |
陈新 |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体系探析 |
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委员会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16 |
陈玲 |
以“四力”汇聚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17 |
金樑 |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新篇章——从出国看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18 |
王迎春 |
抢抓创新要素全球重组机遇 打造上海创新发展战略优势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19 |
裴倩倩 |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 |
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办事处 党建办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0 |
陈安杰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方略 |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1 |
李万 |
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世界的新未来和新路径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2 |
张钰铖 |
中国造币事业发展40年:经验与事实——以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为例 |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3 |
松江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
大刀阔斧推进转型发展 走出一条新路——松江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实践与探索 |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宣传部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4 |
任勇 |
协商治理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枫桥经验”为例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5 |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课题组 |
虹桥镇“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研究 |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6 |
蒋梦娴 |
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基层法院民事审判独任制扩张适用的路径探析 |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 |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27 |
章义和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统战史研究述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28 |
郝宇青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经验及启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29 |
马驰 |
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来认识坚定文化自信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0 |
赵红军 |
“一带一路”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1 |
台盟上海市委 |
新时代下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若干问题研究 |
台盟上海市委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2 |
刘绍川 |
关于进一步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若干思考 |
台盟上海市委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3 |
王刚 |
进一步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台盟上海市委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4 |
邓伟志 |
改革“再出发”要求完善社会治理 |
上海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5 |
谈玲 |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条例建设经验研究 |
民进上海市委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6 |
蒋德海 |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要更加关注公平正义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7 |
毛韬 |
中国改革开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 |
上海永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8 |
李巍 |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39 |
李清娟 |
中国金融业开放四十年历程及未来预测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
40 |
杨上广 |
改革开放40年上海开发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1 |
黄秀女 |
社会保障一定会降低二孩生育意愿吗?——以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为例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2 |
李琦 |
上海市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3 |
龚秀全 |
新时代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深化改革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4 |
张继元 |
社商协作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研究——学界探讨、业界探索与国际经验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5 |
曹艳春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市退休职工养老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6 |
戴建兵 |
延迟退休政策对就业者退休意愿的影响研究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7 |
吴鹏森 |
改革以来上海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8 |
姚凯 |
上海服务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 |
49 |
奚洁人 |
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伟力——试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精神聚合力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0 |
孙会岩 |
改革开放以来的信息技术进步与执政党认同发展 |
上海大学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1 |
母天学 |
弘扬组织建设优势,筑牢新时代党的领导力基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2 |
沈尚武 |
40年来中国乡村经济改革的逻辑进程——以嘉定区乡村经济改革为例 |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3 |
丁晓强 |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4 |
王建军 |
以上海精神为抓手传承红色基因,重塑上海文化品牌 |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5 |
秦德君 |
上海探索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与改革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时代 |
东华大学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56 |
桑玉成 |
反思的力量:改革开放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
沙巴sb体育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57 |
周敏凯 |
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理论思考 |
同济大学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58 |
汪仲启 |
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地方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为例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59 |
谢岳 |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视角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60 |
郭圣莉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推进机制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61 |
沈瑞英 |
社会建设与党的影响力的双重嵌入——基于“元治理”的分析 |
上海大学 |
上海市政治学会 |
62 |
章晟 |
城镇集体经济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
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 |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
63 |
黄文忠 |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
64 |
王顺林 |
关于“上海品牌”时代特性的研究与思考 |
上:焖布殴 |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
65 |
吴永华 |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制度的演变与思考 |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
66 |
孙仲彝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学习思考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
67 |
许学武 |
改革开放40年上海市场体系建设成果研究 ──向上海市场体系建设者和流通领域发展的基层工作者致敬 |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
上海市经济学会 |
68 |
张占耕 |
上海郊区改革,“敢为人先”的40年 |
上海农业科学院 |
上海市经济学会 |
69 |
张晖明 |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从“分类”到“分层”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经济学会 |
70 |
王国平 |
攺革开放4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
上海市政协 |
上海市经济学会 |
71 |
陈新汉 |
社会主义改革的社会自我批判本质及其深化 |
上海大学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72 |
奚建武 |
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73 |
曹东勃 |
货币观念: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经济哲学反思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74 |
康翟 |
经济正义观念: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性发育发展的经济哲学反思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75 |
张明军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新陈代谢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 |
76 |
梅丽红 |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 |
77 |
张玲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历史转换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 |
78 |
何勤华 |
人民检察制度的风雨历程——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市法学会 |
79 |
蒋晓伟 |
论中国特色法治国家的初级阶段 |
同济大学 |
上海市法学会 |
80 |
朱军 |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革安全监管模式 |
上海市松江区安监局 |
上海市法治研究会 |
81 |
程彬 |
上海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度改革研究 |
上海律典智库有限公司 |
上海市法治研究会 |
82 |
崔光灿 |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40年:重大理论与实践突破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 |
83 |
孟星 |
上海住房制度改革四十年:回顾与未来改革设想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 |
84 |
桂江生 |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推进产融结合研究 |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市会计学会 |
85 |
魏小群 |
构建符合上海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的住房保障体系 |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 |
上海市会计学会 |
86 |
赵隆 |
中国的新疆域外交实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 |
87 |
孙力 |
改革开放对富国强军道路的新开拓 |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
88 |
董金明 |
新时代完善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理论思考 |
上:J麓笱 |
上海生产力学会 |
89 |
丁健 |
论城市更新中PPP模式推进的困境与解困思路及路径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 |
90 |
程新章 |
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改革的突破口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 |
91 |
周中之 |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伦理战略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市伦理学会 |
92 |
吴跃东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内在逻辑研究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
93 |
李宗克 |
国家治理中的外部性问题及其对策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 |
94 |
杨继华 |
改革开放40年消费维权大数据建设探析 |
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学会 |
95 |
吴和雨 |
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路径探索--基于企业创新模式视角 |
上海市统计局 |
上海市统计学会 |
96 |
彭青龙 |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再出发:自觉构建中国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外文学会 |
97 |
孙珊 |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生成及价值启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
98 |
陈荣武 |
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研究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
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 |
99 |
权衡 |
改革开放40年收入分配理论:概念体系、理论体系与理论贡献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0 |
殷德生 |
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事实、逻辑与创新
|
华东师范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1 |
孙荣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变迁研究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2 |
孙福庆 |
上海开放发展中的率先突破和战略转型——从引进外资到自贸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3 |
徐家良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特点、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
上海交通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4 |
李政涛 |
基础教育改革的“上海经验”与“上海话语”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5 |
陈强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市科技创新教育制度变迁回顾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6 |
陈强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之变迁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7 |
赵义怀 |
上海住房制度变迁及未来供应体系完善研究 |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8 |
荣跃明 |
改革开放40年上海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启示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09 |
曲洁 |
上海科技创新发展与改革40年历程与启示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0 |
汪泓 |
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与趋势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1 |
严惠民 |
四十年上海信访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
上海市信访办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2 |
沈开艳 |
浦东开发开放与国家战略推进的关系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3 |
邵强进 |
真理检验过程中逻辑的力量——上海逻辑与改革开放40周年 |
复旦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4 |
高福进 |
上海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5 |
黄凯锋 |
从“思想云端”走向“现实深处”——改革开放40年来《解放日报》主流理论传播的经验与思考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6 |
石文龙 |
四十年的历程与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过程论——基于十二大以来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为分析依据 |
上海师范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7 |
金瑶梅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市场 |
上海理工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8 |
任浩 |
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19 |
钟怡 |
改革开放40周年舆论格局演变、当前主要挑战及对策 |
复旦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0 |
石文龙 |
四十年法治建设与我国公民行为方式的十大变迁 |
上海师范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1 |
杨舒博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2 |
陈强 |
基于PSR模型的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演化分析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3 |
陈强 |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金融政策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
同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4 |
张远新 |
中国道路的深层逻辑 |
上海政法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5 |
赵蓓文 |
开放中的战略协同——中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演变40年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6 |
董必荣 |
改革开放40年发展观念的跃迁 |
上海财经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7 |
杨雄 |
“四个伟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8 |
夏金华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哲学的建构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29 |
金瑶梅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促进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四大举措 |
上海理工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0 |
秦德君 |
中国国家制度型构与“制度自信”基础——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视角 |
东华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1 |
周文星 |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2 |
周文星 |
美国对“一国两制”的认知偏差与消极评估 |
上海交通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3 |
蔡基刚 |
新时代中国高校英语教育主要矛盾探索:专门用途英语40年反思与对策 |
复旦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4 |
吴遵民 |
终身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
华东师范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
135 |
顾钰民 |
新时代构建中国化的话语体系 |
复旦大学 |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研究专项 |